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】
河南兰考,地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最后一个转弯处。历史在这里回眸,一个亲切的名字定格在时空深处——焦裕禄。虽然,焦裕禄已经离开我们57年了,但他的精神永不褪色。
1962年冬天,焦裕禄来到兰考,就任县委书记。475天,在兰考的日日夜夜,“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,唯独没有他自己”。他身先士卒,带领36万兰考人民初步制服内涝、风沙、盐碱“三害”,改变了兰考的贫困面貌。
人民就是江山,江山就是人民。亲民爱民、坚持走群众路线,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,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,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深厚根源。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,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、取胜之道、传家之宝,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。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,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。知难而进、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,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。无私奉献、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体现,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。
2014年3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时指出,焦裕禄精神“过去是、现在是、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,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”。
50多年来,焦裕禄精神就像一团不熄的火,熊熊燃烧,穿越时空,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之一。
“百姓谁不爱好官,把泪焦桐成雨”
焦裕禄对群众有股亲劲。他常说:“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,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。”
焦裕禄亲民爱民为民,和人民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。
群众身上有多少泥巴,焦裕禄身上就有多少泥巴,他始终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,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。亲民爱民是焦裕禄精神的基础和出发点。
焦裕禄精神犹如一座丰碑巍巍矗立。1966年2月26日,为了纪念这位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这方土地和人民的英雄,也是遵照焦裕禄的遗愿,他的遗体被运回兰考,迁葬在兰考县城北黄河故堤的沙丘上。兰考人民在沙丘上修建了焦裕禄烈士陵园,白色大理石屏壁上,毛泽东同志题写的“为人民而死,虽死犹荣”金色大字熠熠生辉。
1990年7月16日,《福州晚报》一版登载了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的词作《念奴娇·追思焦裕禄》:
“魂飞万里,盼归来,此水此山此地。百姓谁不爱好官?把泪焦桐成雨。生也沙丘,死也沙丘,父老生死系。暮雪朝霜,毋改英雄意气!
依然月明如昔,思君夜夜,肝胆长如洗。路漫漫其修远矣,两袖清风来去。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遂了平生意。绿我涓滴,会它千顷澄碧。”
这首词情真意切,节奏铿锵,表达了对焦裕禄精神的深情赞颂和亲民爱民、勇于担当的为民情怀。这正是对焦裕禄精神的一种诗意概括。
历史川流不息,精神代代相传。
焦裕禄心系群众冷暖,矢志不移改变兰考面貌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。
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,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,我们都必须站稳人民立场、始终同人民在一起。这正是焦裕禄精神给我们的深刻启示。
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遂了平生意”
焦裕禄抓工作有股韧劲。秉持凡事探求就里、“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”的求实作风,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,他对兰考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深入调查、走访蹲点,闯出了破解“三害”的新天地。
焦裕禄去世后,人们在他病房的枕头下发现了两本书:一本是《毛泽东选集》,一本是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。在《毛泽东选集》收录的《反对本本主义》一文中,毛泽东同志提出了“没有调查,没有发言权”的著名论断。开展调查研究,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。
焦裕禄不仅坚持学习,更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学习。
焦裕禄到兰考任职县委书记的第二天,就开始深入基层调研。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,他背着干粮、拿着雨伞,跋涉5000余里,带领县委调查队的同志们很快掌握了风沙、水害的规律;摸清了全县有大小风口84个、大小沙丘1600多个,对所有的风口、沙丘和河渠逐一测量、编号、绘图,并绘出了翔实的排涝泄洪图。
发扬求真务实精神,弘扬求真务实作风,既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需要,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。焦裕禄精神蕴含了务实的行为价值准则。
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遂了平生意。”焦裕禄精神里蕴含着求实的作风,一切从实际出发,凡事探求就里,脚踏实地,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、办实事。
自建党以来,我们党的重大决策无不是在深入群众、广泛调研、深入思考中逐渐形成的。1930年,毛泽东同志深入基层,双脚踏遍寻乌城,亲自做社会调查,进行了著名的“寻乌调查”。1978年,面对中国向何方去的关键抉择,邓小平同志在北方四省一市进行调查研究,首次提出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问题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,始终做到心中有党、心中有民、心中有责、心中有戒。到基层去,到群众中去,和他们打成一片,才能倾听他们的心声,了解他们所想所需所盼,才能搞清楚情况,制定出贴近实际的政策,才能切实增进民生福祉。坚持求真务实作风,就要“出实策、鼓实劲、办实事,不图虚名,不务虚功”“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”。
“绿我涓滴,会它千顷澄碧”
焦裕禄干事业有股拼劲。焦裕禄在兰考的每一天,心里想的都是排内涝、战风沙、治盐碱,即便是肝癌的剧痛,也击不垮他摘掉兰考“穷帽子”的信念!
共产党人,就是要以身为旗、迎难而上,越是艰险越向前!焦裕禄常说,共产党员就是要“在困难面前逞英雄”。
在焦裕禄纪念馆,陈列着一把焦裕禄用过的破洞藤椅,这是纪念馆的镇馆之宝。藤椅右侧有一个大洞,无声诉说着50多年前催人泪下的一幕。每当肝疼袭来时,焦裕禄就用茶缸、钢笔或者钥匙紧紧地顶在痛处,靠在藤椅上。时间久了,藤椅硬生生被顶出一个大洞。这把破旧的藤椅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。
1963年9月,焦裕禄的肝病已经很严重了,他讲话时经常用手按住肝部。“他越来越多地用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,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椅靠上。同志们问起来,他才说他对肝痛采取了一种压迫止痛法。”焦裕禄纪念园讲解员谢洁说。
责任编辑:(河南周口经济开发区)